网课铺 2023-10-14 03:23
第一章测试
1、学习本课《<道德经> 的智慧启示》的出发点是( )。
A、从“训诂”的角度来学习、探索、应用《道德经》所给予我们的智慧和启示。
B、从“义理”的角度来学习、探索、应用《道德经》所给予我们的智慧和启示。
C、从“辞章”的角度来学习、探索、应用《道德经》所给予我们的智慧和启示。
D、从“考据”的角度来学习、探索、应用《道德经》所给予我们的智慧和启示。
参考答案:B
2、老子是()学派创始人。
A、儒家
B、墨家
C、法家
D、道家
参考答案:D
3、“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的“其”指代的都是( )。
A、常
B、名
C、道
D、欲
参考答案:C
4、借用明末清初的思想家王夫之在《读通鉴论》里的话来概括说明《道德经》的价值,就是:“辨其( )以立修己治人之( ),察其( )以善精义入神之( )。”
A、大意
B、体
C、微言
D、用
参考答案:BACD
5、“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这段话启示我们看问题要有一种( )( )( )( )的思维方法。
A、辩证对立
B、辩证统一
C、对立统一
D、一分为二
参考答案:ABCD
6、下面几段话的观点正确的是( )。
A、老子所说的“无为”就是什么也不做。
B、老子所说的“无为”就是什么都做
C、老子所说的“无为”就是做自己应该做的
参考答案:C
第二章测试
1、“绵绵若存,用之不勤”的“不勤”的意思是( )。
A、不能穷尽
B、不勤奋
C、没有穷尽
D、无边无际
参考答案:A
2、“常使民无知无欲”的意思是( )。
A、常使人民没有知识、没有欲望
B、常使人民不执成见、不生贪欲
C、常使人民没有知觉、没有理想
D、常使人民必须执成见、多生贪欲
参考答案:B
3、“湛兮,似或存。”中的“湛”的指的是( )。
A、清澈
B、幽深
C、高深
D、深远
参考答案:B
4、“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是一种( )和( )的处世之道。
A、先人后己
B、毫无私心
C、舍己为人
D、以退为进
参考答案:AD
5、下面与“持盈保泰”含义近似的是( )
A、知足常乐
B、知足曰富
C、适可而止
D、恒一不变
参考答案:C
6、“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的“见”解释正确的是( )。
A、看见
B、表现
C、再现
D、同“现”,显露
参考答案:D
7、从言语之道来看,明代殷谐的《海青击鹄图》赋予我们的生活哲理是()()()。
A、弱能胜强
B、慎言慎行
C、守口如瓶
D、沉默是金
参考答案:BCD
第三章测试
1、老子《道德经》用“上善若水”来说明老子所说的“道”,运用的是( )的说理方法。
A、仰观天文
B、远取诸身
C、近取诸物
D、道法自然
参考答案:D
2、下面与“持盈保泰”含义近似的是( )。
A、知足常乐
B、知足曰富
C、适可而止
D、恒一不变
参考答案:C
3、“圣人为腹不为目”中的“为腹”的意思是( )。
A、注意腹部减肥
B、为了吃饱肚子
C、注重内在实际
D、注重外在形式
参考答案:C
4、下面与“金玉满堂,莫之能守”的含义近似的是( )( )。
A、多藏必厚亡
B、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
C、物壮则老
D、勇于不敢则活
参考答案:B
5、“生而不有”的意思是( )( )。
A、生养万物
B、不据为己有
C、为万物尽力
D、不主宰万物
参考答案:AB
第四章测试
1、《道德经》第十三章老子主要是从( )角度来阐述修道与用道。
A、外在物质
B、受辱
C、内在情绪
D、寄天下
参考答案:C
2、今天的人们学习《道德经》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执《道德经》之道,( )”。
A、以道佐人主
B、迎之不见其首
C、随之不见其尾
D、以御今之有
参考答案:D
3、“夫唯不盈,故能敝而新成”中的“能敝”指的是( )。
A、永不自满
B、守住道体
C、创新道用
D、去旧而更新
参考答案:B
4、老子从“道”的角度认为统治者运用道来治理过国家的最高境界,是老百姓对统治者( )。
A、敬之
B、亲之
C、畏之
D、不知有之
参考答案:D
5、下列语句中与“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的“复”含义相同的是( )、( )、( )。
A、周而复始
B、一元复始
C、循环往复
D、反复重复
参考答案:ABC
6、“夫唯不盈,故能敝而新成”中的“新成”指的是( )。
A、永不自满
B、守住道体
C、创新道用
D、无为而治
参考答案:C
第五章测试
1、“见素抱朴”中的“素”的意思是( )。
A、丝绸
B、未染色的丝绸
C、布
D、未染色的布
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