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课铺 2022-04-03 20:44
智慧树知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青岛农业大学)》最新单元测试答案
第一章 单元测试
1、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 ( )。
A: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D: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答案: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2、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 )。
A: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C: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D: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答案: 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3、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
A:唯物主义
B:历史唯物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D:辩证唯物主义
答案: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4、马克思主义产生于( )。
A:19世纪70年代
B:18世纪90年代
C:19世纪90年代
D:19世纪40年代
答案: 19世纪40年代
5、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是( )。
A:马克思和亚当 · 斯密
B:马克思和恩格斯
C:马克思和大卫•李嘉图
D:马克思和费尔巴哈
答案: 马克思和恩格斯
6、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牢记四个分清( )。
A:哪些是需要结合新的实际加以丰富发展的理论判断
B:哪些是必须长期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C:哪些是必须破除的对马克思主义错误的、教条式的理解
D:哪些是必须澄清的附加在马克思主义名下的错误观点
答案: 哪些是需要结合新的实际加以丰富发展的理论判断;
哪些是必须长期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哪些是必须破除的对马克思主义错误的、教条式的理解;
哪些是必须澄清的附加在马克思主义名下的错误观点
7、19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三大工人运动,说明无产阶级已经成为一种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A:错
B:对
答案: 对
8、18世纪末至19世纪上半叶,产生了德国古典哲学,其主要代表人物是黑格尔和费尔巴哈。
A:对
B:错
答案: 对
9、马克思恩格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英国古典经济学理论是()
A:历史观
B:剩余价值论
C:劳动价值论
D:辩证法
答案: 劳动价值论
10、“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这个论断的含义是()
A:无产阶级掌握哲学就由自为阶级转变为自在阶级
B:无产阶级的存在方式是精神
C: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D:哲学的存在方式是物质
答案: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第二章 单元测试
1、主观唯心主义者主张( )。
A: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B:世界万物是“感觉的复合”
C:认识来源于绝对观念
D:人在神的启示下认识世界
答案: 世界万物是“感觉的复合”
2、最近,由多国科学家组成的团队利用一台粒子加速器,让两束原子在一个圆环轨道上做高速运动,发现这些原子自身的时间确实比外界时间慢了。这项实验进一步证明了作为物质运动存在形式的时间具有( )。
A:一维性
B:有限性
C:相对性
D:客观性
答案: 相对性
3、我国数学家华罗庚再一次报告中以“一支粉笔多长为好”为例来讲解他所倡导的选法,对此,他解释道:“每支粉笔都要丢掉一段一定长的粉笔头,但就这一点来说愈长愈好。但太长了,使用起来很不方便,而且容易折断。每断一次,必然多浪费一个粉笔头,反而不合适。因为就出现了粉笔多长最合适的问题——这就是一个优选问题,所谓优选问题,从辩证法的角度看,就是要( ) 。
A:注重量的积累
B:全面考虑事物属性的多样性
C:保持事物质的稳定性
D:坚持适度原则
答案: 坚持适度原则
4、一元论是对的,二元论是错的。
A:错
B:对
答案: 错
5、世界统一于存在。
A:错
B:对
答案: 错
6、“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一著名诗句包含的哲理是( )。
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
B: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
C: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
D:物质运动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
答案: 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
7、旧唯物主义是半截子唯物主义,这是指( )。
A:旧唯物主义是机械唯物主义
B:旧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
C:旧唯物主义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
D:旧唯物主义是割裂了运动与静止的辩证法
答案: 旧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
8、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 )。
A:物质性
B:客观性
C:运动性
D:实践性
答案: 物质性
9、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A:对
B:错
答案: 对
10、错误思想也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A:错
B:对
答案: 对
第三章 单元测试
1、有一首描述在战争中缺了钉子的马掌会导致国家灭亡的童谣:“钉子缺,蹄铁卸,战马撅;战马撅,骑士绝;骑士绝,战事折;战事折,国家灭。”这首童谣包含的哲学原理是( )。
A:事物是变化的
B:事物的现象是本质的表现
C:事物的量变引起质变
D: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答案: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2、欲速则不达蕴含的辩证法道理是 ( )。
A:可能和现实是相互转化的
B:必然性通过偶然性开辟道路
C:坚持适度原则
D:量变引起质变
答案: 坚持适度原则
3、守株待兔的故事中农夫的错误在于( )。
A:否认规律的客观性
B:把事物运动中的偶然联系当作了必然
C:片面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
D:否认了发展
答案: 把事物运动中的偶然联系当作了必然
4、实际工作中“一刀切”的工作方法是由于忽视了( )。
A:矛盾的普遍性
B:矛盾的同一性
C:矛盾的斗争性
D:矛盾的特殊性
答案: 矛盾的特殊性
5、我国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方针的理论依据是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
A:对
B:错
答案: 错
6、发展的实质是事物数量的增加和减少。
A:对
B:错
答案: 错
7、世界上各种事物可以相互区别是因为矛盾的特殊性。
A:错
B:对
答案: 对
8、中国有句古诗:“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意思是说,橘这种水果适于在淮南一带种植,如果将它移植到淮北去,情况就会大不相同,柑橘会变成一种又小又苦的枳了。这说明()
A:事物的存在和发展,同一定的条件相关
B: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矛盾,外因也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
C: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
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答案: 事物的存在和发展,同一定的条件相关;
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矛盾,外因也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
9、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发展的规律是()
A:用来整理感性材料的思维形式
B:事物内在的本质和稳定的联系
C:思维对事物本质的概括和反映
D: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答案: 事物内在的本质和稳定的联系
10、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句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A:矛盾是事物发的动力
B: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D: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
答案: 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第四章 单元测试
1、实践活动最基本的类型是( )
A:科学文化实践
B:调查研究实践
C:物质生产实践
D:社会政治实践
答案: 物质生产实践
2、16世纪末,伽利略通过在比萨斜塔所做的自由落体实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关于物体的降落速度与物体的重量成正比的说法。这件事说明(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答案: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3、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表明( )。
A:书本上的知识不是从实践中得来的
B:只要参加实践活动就能获得正确认识
C:一切认识归根到底都是从实践中获得的
D:每个人的认识都直接来源于实践
答案: 一切认识归根到底都是从实践中获得的
4、“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句话包含的认识论道理是( )。
A:实践是认识的本质
B: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答案: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5、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
A:发展的观点
B:实践的观点
C:对立统一的观点
D:联系的观点
答案: 实践的观点
6、宋代诗人陆游在一首诗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是强调(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C:一切知识都直接来源于实践
D:读书不能获得真知
答案: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7、在我国,为了治疗疾病,古代就产生了中医学。这说明( )。
A: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
B:认识是实践的目的
C:实践是检验认识的标准
D:实践是认识的本质
答案: 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
8、下列各项属于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的有( )。
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C: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答案: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9、直接经验最重要,因此没必要获得间接经验。
A:对
B:错
答案: 错
10、只有实践才能检验认识的真理性问题。
A:错
B:对
答案: 对
第五章 单元测试
1、下列选项中,正确揭示了认识的本质的是( )
A: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B:认识是主体的内心体验
C: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
D:认识是主体的主观创造
答案: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2、“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这是一种( )
A:主观唯心主义认识论观点
B: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观点
C:客观唯心主义认识论观点
D:旧唯物主义认识论观点
答案: 旧唯物主义认识论观点
3、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相比较,旧唯物主义认识论有两个缺陷,一个是缺乏实践的观点,另一个是 ( )
A:缺乏辩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