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课铺 2022-10-17 02:14
第一章 单元测试
1、单选题:作为设计师,其根本的创意动机就是( ),认清问题之所在。
A:考察问题
B:发现问题
C:解决问题
D:分析问题
答案: 分析问题】2、单选题:“大众汽车公司”于()年诞生。
A:1936
B:1938
C:2003
D:1940答案: 1938
3、多选题:设计的价值包括()。
A:关注使用功能
B:体现情感人文
C:追求生活的艺术化
D:体现实际需求
答案: 关注使用功能;
体现情感人文;
追求生活的艺术化;
体现实际需求
4、多选题:设计师进行创新思维过程中一般要经历()和()两个阶段。
A:收敛思维
B:水平思维
C:发散思维
D:反向思维
答案: 收敛思维;
发散思维
5、多选题:不同来源的元素产生了关联。形成了创意。这种关联不只是物与物之间的关联, 也可能是( )、( )之间的关联。
A:物与人
B:人与人
C:动与静
D:天与地
答案: 物与人;人与人
6、判断题:设计师的唯一目的是为了艺术。
A:对
B:错
答案: 错
7、判断题:在产品设计上,现代主义追求的“功能第一,形式第二”的设计理念,使产品的生产实现了标准化、批量化,提高了生产效率,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A:错
B:对
答案: 对
第二章 单元测试
1、单选题:中国国家大剧院的设计灵感来自()。
A:鸡蛋
B:鸟巢
C:馒头
D:球
答案: 鸡蛋
2、单选题:中国国家大剧院的设计者发现了鸡蛋的()使命。
A:创意
B:孕育
C:重生
D:奉献
答案: 孕育
3、单选题:“一公升光线”活动在哪个国家首先推行?
A:埃及
B:菲律宾
C:埃塞俄比亚
D:印度
答案: 菲律宾
4、单选题:作品《Face to Face》是一款()海报。
A:娱乐
B:反战
C:减肥
D:环保
答案: 反战
5、单选题:创意可以像水一样风雅,也可以像水一样能够()。
A:清爽
B:温柔
C:自在流淌
D:柔软
答案: 自在流淌
6、多选题:创意如果偏离生活体践,就会()。
A:无法感动用户
B:不具真实感
C:如无源之水
D:不具真诚感
答案: 无法感动用户;
不具真实感;
如无源之水;
不具真诚感
7、多选题:苹果笔记本的优点有()。
A:颜值高
B:系统快
C:职业要求
D:色彩逼真
答案: 颜值高;
系统快;
职业要求;
色彩逼真
8、多选题:作品《Face to Face》表达的是哪两个国家的问题。
A:巴勒斯坦
B:巴基斯坦
C:朝鲜
D:以色列
答案: 巴勒斯坦;
以色列
9、判断题:创意源自于生活体验。
A:错
B:对
答案: 对
第三章 单元测试
1、单选题:自我要觉醒,离不开(),这要求我们有-颗触即能点亮的有准备的头脑,能举-反三、生发联想来打通壁垒。
A:联想
B:想象
C:思考
D:触发
答案: 触发
2、单选题:2008北京()开幕式四季片段的创作,是受到一本翻转就立体呈现建筑模型书籍的影响,而联想到的表现形式。
A:残奥会
B:全运会
C:冬奥会
D:奥运会
答案: 残奥会
3、单选题:设计的本质其实就是设计师通过( ),然后由内而外,借由相应的媒介,将这种感受传递给受众。
A:自我的联想
B:自我的催眠
C:自我的清醒
D:自我的觉醒
答案: 自我的觉醒
4、单选题:樱花杯是日本产品设计师( )设计的。
A:隈研吾
B:坂茂
C:原研哉
D:坪井浩尚
答案: 坪井浩尚
5、单选题:对设计师来说,最重要、最关键的知识不是理论知识,也不是观察外部存在对象而得到的体会,而是产生于我们自身,由我们的()的深处孕育的知识。
A:生命经验
B:科学实验
C:创新经验
D:生活经验
答案: 生命经验
6、单选题:()应该从自我开始,打开了自己,同时也会打开别人的心窗,得到另一个看世界的视角。
A:创造
B:创新
C:创意
D:创作
答案: 创意
7、单选题:一花一世界,()一菩提。
A:一朵
B:一草
C:一天
D:一叶
答案: 一叶
8、单选题:创意的根在于()。
A:思维
B:动机
C:想象
D:思想
答案: 动机
9、单选题:方形芯卫生纸是由哪位设计师设计的?
A:戴森
B:隈研吾
C:原研哉
D:坂茂
答案: 坂茂
10、单选题:《驴子过河》的故事提醒我们要注意( )的危害。
A:创新思维
B:思维定势
C:逻辑思维
D:横向思维
答案: 思维定势
11、多选题:设计师要打破思维定势,那就要(),(),(),不要过于执着于一个视角,要不停的转换,放下自我,尽量延迟“贴标签”的时间。
A:改变观看的方式
B:遵循规律
C:放下偏见
D:开放心窗
答案: 改变观看的方式;放下偏见;开放心窗
12、多选题:思维的重启我们可以从以哪几个方面启动。
A:问题意识
B:系统思考
C:创新思维
D:回到原点
答案: 问题意识;系统思考;创新思维;回到原点
13、多选题:设计不像自然科学样解决“是什么、怎么样和为什么”的问题,而是解决“()、()和()”的问题。
A:应该怎样
B:会怎样
C:不能怎样
D:能怎样
答案: 应该怎样;会怎样;能怎样
14、多选题:我国台湾建筑师黄声远谈到的就是设计师不但要考虑生产、制造、营销这些方面,作为调节者,还要考虑()、(),让他们能够和谐相处。
A:如何调节社会关系
B:邦交关系
C: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D:友邻关系
答案: 如何调节社会关系;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15、多选题:胡适先生做研究的方法论:(),()。
A:大胆假设
B:实事求是
C:小心求证
D:追求卓越
答案: 大胆假设;小心求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