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课铺 2022-07-17 18:32
绪论单元测试
1:关于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的说法,正确的有()
A:仪器分析可以替代化学分析
B:仪器分析比化学分析灵敏、准确
C:仪器分析有时需要依赖化学分析
D:仪器分析需要的样品量一般比化学分析少
答案: 仪器分析有时需要依赖化学分析
仪器分析需要的样品量一般比化学分析少
第一章单元测试
1:属于禁戒跃迁的谱项是:
A:32S1/2-32P3/2
B:31S0-31D1
C:31S1-31P1
D:32S0-42P1答案: 31S0-31D12:当物质在光源中蒸发形成气体时,由于运动粒子的相互碰撞和激发,使气体中产生大量的分子、原子、离子、电子等粒子;这种电离的气体在宏观上中性,称为______。
A:等离子体
B:等原子体
C:等分子体
D:等电子体
答案: 等离子体
3:分析硅青铜中的铅,以基体铜为内标元素,分析线对为Pb287.33nm/Cu276.88nm。测定铅含量为0.020%的标准样品时,得到强度比为0.256;测定含铅量为0.040%的标准样品时,得到强度比为0.846;测定未知试样时,强度比为0.638。求得试样中的Pb%为:A:0.064%
B:0.054%
C:0.044%
D:0.033%
答案: 0.033%
4:原子发射光谱中的自吸产生的原因是:
A:原子间的碰撞
B:光散射
C:同种元素基态原子的吸收
D:原子的热运动
答案: 同种元素基态原子的吸收
5:原子发射光谱定量分析常采用内标法,其目的是为了:
A:提高灵敏度
B:提高准确度
C:减少化学干扰
D:减小背景
答案: 提高准确度
6:测量光谱线的黑度可以用:
A:比色计
B:摄谱仪
C:映谱仪
D:测微光度计
答案: 测微光度计
7:分析线和内标线符合“均称线对”的应该是:
A:波长接近
B:都没有自吸现象
C:激发电位和电离电位均接近
D:激发温度相同
答案: 激发电位和电离电位均接近
8:在原子光谱定性分析摄谱时采用哈德曼光栏是为了:
A:控制谱带高度
B:消除氰带
C:减小背景
D:防止谱带间产生位移
答案: 防止谱带间产生位移
9:进行原子光谱定性分析时的狭缝宽度应为:
A:0.1mm
B:0.2mm
C:0.05mm
D:5-7mm
答案: 5-7mm
10:原子发射光谱用的摄谱仪中的检测器是:
A:暗箱
B:感光板
C:硒光电池
D:光电倍增管
答案: 感光板
11:在AES分析中,谱线自吸(自蚀)的原因是:A:激发源的温度不够高
B:基体效应严重
C:激发源弧焰中心的温度比边缘高
D:试样中存在较大量的干扰组分
答案: 激发源弧焰中心的温度比边缘高
12:某摄谱仪能分辨310.0305nm及309.9970nm的两条Fe谱线,则用该摄谱仪可以分辨出下列的哪一组谱线?
A:Cr301.82和Ce301.88nm
B:Mn325.40和Fe325.395nm
C:Ni337.56和Fe337.57nm
D:Si251.60和Zn251.58nm
答案: Cr301.82和Ce301.88nm
13:原子发射光谱是由下列哪一种跃迁产生的?
A:辐射能使气态原子外层电子激发
B:辐射能使气态原子内层电子激发
C:热能使气态原子外层电子激发
D:热能使气态原子内层电子激发
答案: 热能使气态原子外层电子激发
14:在原子发射光谱分析中,直流电弧光源的主要优点是:
A:弧温高
B:自吸小
C:电极头温度高
D:对离子线的灵敏度高
答案: 电极头温度高
15:在火焰AAS分析中,富燃火焰的性质是什么?它适用于何种元素的测定?
A:还原性火焰,适用于易形成难离解氧化物元素的测定
B:还原性火焰,适用于易形成难离解还原性物质的测定
C:氧化性火焰,适用于易形成难离解氧化物元素的测定
答案: 还原性火焰,适用于易形成难离解氧化物元素的测定
16:在AAS分析中,原子化器的作用是什么?
A:把待测元素转变为气态激发态原子
B:把待测元素转变为气态激发态离子
C:把待测元素转变为气态基态原子
D:把待测元素转变为气态基态离子
答案: 把待测元素转变为气态基态原子
17:在原子吸收光谱法中,目前常用的光源是哪种?其主要操作参数是什么?
A:氙弧灯,内充气体的压力
B:氙弧灯,灯电流
C:空心阴极灯,内充气体的压力
D:空心阴极灯,灯电流
答案: 空心阴极灯,灯电流
18:影响原子吸收谱线宽度的下列因素中,哪种变宽是主要的?其变宽宽度是多少?
A:热变宽和压力变宽,宽度可达10-3数量级;
B:热变宽和压力变宽,宽度可达10-5数量级;
C:自然变宽和自吸变宽,宽度可达10-3数量级;
D:自然变宽和自吸变宽,宽度可达10-5数量级。
答案: 热变宽和压力变宽,宽度可达10-3数量级;
19:下列哪种说法可以概述三种原子光谱(发射、吸收、荧光)的产生机理?
A:能量与气态原子内层电子的相互作用;
B:能量与气态原子外层电子的相互作用;
C:辐射能使气态基态原子内层电子跃迁;
D:辐射能使气态基态原子外层电子跃迁
答案: 能量与气态原子外层电子的相互作用;
20:用原子吸收光度法测定铷时,加入1%的钠盐溶液,其作用是:
A:减小背景
B:释放剂
C:消电离剂
D:提高火焰温度
答案: 消电离剂
21:原子荧光与原子吸收光谱仪结构上的主要区别在()
A:光源
B:光路
C:单色仪
D:原子化器
答案: 光路
22:原子吸收分析中光源的作用是:A:提供试样蒸发和激发所需的能量
B:产生紫外光
C:发射待测元素的特征谱线
D:产生具有足够浓度的散射光
答案: 发射待测元素的特征谱线
23:原子吸收分析中,吸光度最佳的测量范围是:
A:0.1-0.5
B:0.01-0.05
C:0.6-0.8
D:>0.9答案: 0.1-0.524:空心阴极灯中对发射谱线宽度影响最大的因素是:
A:阴极材料
B:填充气体
C:灯电流
D:阳极材料
答案: 灯电流
25:作为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的消电离剂,最有效的是:
A:Na
B:K
C:Rb
D:Cs
答案: Cs
26:石墨炉法原子吸收分析,应该在下列哪一步记录吸光度信号:
A:干燥
B:灰化
C:原子化
D:除残
答案: 原子化
27:消除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中的物理干扰一般用:
A:背景校正
B:光源调制
C:标准加入法
D:加入缓冲剂
答案: 标准加入法
28:与原子吸收光谱法相比,原子荧光光谱法:
A:要求光源发射强度高
B:要求光源发射线窄
C:要求单色仪分辨能力更强
D:更适宜测高浓度样品
答案: 要求光源发射强度高
29: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污水中微量汞,最好采用下列哪种原子化方法?
A:化学还原冷原子化法
B:空气–乙炔火烟
C:石墨炉法
D:气态氢化物发生法
答案: 化学还原冷原子化法
30:原子吸收光谱测定食品中微量砷,最好采用下列哪种原子化方法?
A:冷原子吸收
B:空气–乙炔火焰
C:石墨炉法
D:气态氢化物发生法
答案: 气态氢化物发生法
31:在原子吸收光度法中,用氘灯法扣除背景是基于:
A:待测元素可以吸收氘灯的辐射强度
B:待测元素不吸收氘灯的辐射强度
C:待测元素对氘灯的辐射强度吸收很小,可以忽略不计
D:待测元素的吸收随氘灯的辐射强度增强而增大
答案: 待测元素对氘灯的辐射强度吸收很小,可以忽略不计
32:用原子吸收光度法测定钙时,加入EDTA是为了消除下述哪种物质的干扰?
A:磷酸
B:硫酸
C:钠
D:镁
答案: 磷酸
33:原子吸收光谱线的洛仑兹变宽是由下列哪种原因产生的?
A:原子在激发态的停留时间
B:原子的热运动
C:原子与其他粒子的碰撞
D:原子与同类原子的碰撞
答案: 原子与其他粒子的碰撞
34:原子吸收光谱线的多普勒变宽是由下列哪种原因产生的?
A:原子在激发态的停留时间
B:原子的热运动
C:原子与其他粒子的碰撞
D:原子与同类原子的碰撞
答案: 原子的热运动
35:原子吸收光谱是由下列哪种粒子产生的?
A:固体物质中原子的外层电子
B:气态物质中基态原子的外层电子
C:气态物质中激发态原子的外层电子
D:气态物质中基态原子的内层电子
答案: 气态物质中基态原子的外层电子
第二章单元测试
1:下面()分析方法不属于分子发射光谱法。
A: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B:荧光分析法
C:磷光分析法
D:化学发光分析法
答案: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2:荧光分析法是通过测定()而达到对物质的定量分析的。
A:激发光
B:磷光
C:发射光
D:散射光
答案: 发射光
3:下列结构中荧光量子产率最高的物质是()
A:苯酚
B:苯
C:硝基苯
D:碘苯
答案: 苯酚
4:下述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A:荧光物质的浓度增加,荧光强度增大
B:荧光物质的浓度增加,荧光强度减弱
C:荧光物质的浓度减小,荧光强度增大
D:在极稀溶液中,荧光物质的浓度增加,荧光强度增大
答案: 在极稀溶液中,荧光物质的浓度增加,荧光强度增大
5:荧光光度计与磷光光度计的主要区别在于():
A:光源
B:光路
C:单色器
D:磷光镜
答案: 磷光镜
6:荧光分光光度计与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主要区别在于():
A:光源
B:光路
C:单色器
D:光电倍增管
答案: 光路
7:下列哪种化学反应可以产生化学发光()?
A:中和反应
B:氧化还原
C:离子交换
D:络合反应
答案: 氧化还原
8:分子荧光与化学发光均为第一激发态的最低振动能级跃至基态中的各个振动能级产生的光辐射,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
A:分子的电子层不同
B:跃至基态中的振动能级不同
C:产生光辐射的能源不同
D:无辐射弛豫的途径不同
答案: 产生光辐射的能源不同
9:分子的外层电子在化学能的作用下使分子处于激发态,再以无辐射驰豫转入第一电子激发态的最低振动能级,然后跃回到基态的各个振动能级,并产生光辐射。这种发光现象应称为():
A:分子荧光
B:分子磷光
C:瑞利散射
D:化学发光
答案: 化学发光
10:在分子荧光分析法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中p电子共轭程度越大,荧光越易发生,且向短波方向移动
B:只要物质具有与激发光相同的频率的吸收结构,就会产生荧光
C:分子中p电子共轭程度越大,荧光越易发生,且向长波方向移动
D:非刚性分子的荧光强于刚性分子
答案: 分子中p电子共轭程度越大,荧光越易发生,且向长波方向移动
11:双波长分光光度计与单波长分光光度计的主要区别在于():
A:光源的种类
B:检测器的个数
C:吸收池的个数
D:使用的单色器的个数
答案: 使用的单色器的个数
12:在符合朗伯–比耳定律的范围内,有色物的浓度、最大吸收波长、吸光度三者的关系是():
A:增加,增加,增加
B:减小,不变,减小
C:减小,增加,增加
D:增加,不变,减小
答案: 减小,不变,减小
13:某化合物在正己烷中测得最大吸收波长为305nm,在乙醇中测得最大吸收波长为307nm,试指出该吸收是由下述哪一种跃迁类型所引起的()?
A:n®p
B:s®s
C:p®p
D:n®s
答案: p®p*
14:下列化合物中,有n®p,p®p,s®s*跃迁的化合物是():
A:一氯甲烷
B:丙酮
C:二甲苯
D:甲醇
答案: 丙酮
15:用异烟酸–吡唑啉酮光度法测定CN–含量时,测得cM浓度的透光率为T。当CN–浓度由cM变为0.5cM时,在同样测量条件下的透光率应为():
A:T1/2
B:T2
C:T3
D:T4答案: T1/216:测定纯金属钴中微量锰时,在酸性溶液中,用KIO4氧化Mn2+为MnO4–后进行光度测定。这时测定试样金属钴中的锰含量时,其参比溶液应选择为():
A:KIO4溶液
B:蒸馏水
C:EDTA水溶液
D:不含KIO4的试样溶液
答案: 不含KIO4的试样溶液